×

天等力推甜蜜事业实现新突破

收藏

     一亩蔗,一头牛;十亩蔗,一幢楼!崇左市老蔗区的农民谁都会算这笔账,但对于习惯种玉米的天等县大石山区农民来说,会算这笔账的还不够多。去冬以来,天等县党委、政府以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号召全县三分之一干部进村入户发动农民多种蔗,少种玉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增收路子。 今年天等新种植甘蔗近4万亩,比去年增长90%,创该县种植甘蔗历史新高。

激励干部发动农民种蔗

    “去哪?”“下村种甘蔗。”去冬今春,在天等县干部职工中,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

    按照生产习惯,天等县农民在每年的大寒到立春期间种植玉米,该县县委、县政府认为,落实甘蔗种植必须集中在这20天时间里。于是决定强化责任,将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甘蔗生产上来,安排全县三分之一的干部职工专抓甘蔗生产。干部进村入户,大力发动群众种植甘蔗。

    县委、县政府从相关部门抽调人员组成甘蔗生产督察组,对乡镇、县直各包村单位任务落实情况、人员到位情况、主要领导重视情况等进行督察。各行各业特别是糖业、科技、农业等涉农部门以及企业切实帮助蔗农解决在甘蔗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乡(镇)直单位领导、镇政府干部、村定工干部每人交100元甘蔗风险抵押金,明确奖罚条例,对各村2007/2008年榨季入厂原料蔗完成基数100%以上的,除退回风险抵押金外,还奖给两倍风险抵押金;完成基数不到80%的,不退回风险抵押金。

同农民细算种蔗经济账

    天等县农民有种植玉米的习惯,要让他们转变观念,改种甘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天等县委书记雷海良说,发展农业生产不能只走种玉米的老路子,蔗糖业是崇左市的特色产业,发展这一特色产业对增加农民收入大有益处。要转变农民的观念,必须大力宣传发动,同农民算好种蔗经济账,做通农民的思想工作。

    因此,去冬开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包村干部除完成本职工作外,深入农户耐心地与群众面对面算经济账:种1亩甘蔗平均产出5吨原料蔗,按市场每吨270元价格计算,每亩产值约1300元;而种玉米按一年两造算,每亩只有600公斤产量, 按市场每公斤1.4元计算,每亩产值仅为840元。而且,种植甘蔗省时省力,蔗农还可以利用空闲时间搞副业。

    为了让种植甘蔗的好处家喻户晓,天等县充分利用横幅、标语、报纸、电视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以形势开导群众,以利益吸引群众。通过强有力的宣传,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种蔗积极性。

优惠政策让利群众

    发动社会能人承包种植甘蔗,给足政策、给足扶持,鼓励连片种植。这是天等县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民办实事,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绝招。

    在发动群众积极种蔗的同时,天等县政府协调搞好服务工作,采取政府扶、厂家帮等办法,为蔗农做好配套服务,帮助农民发展甘蔗生产。同时出台激励机制,鼓励农民多种蔗。实行“三个免”、“三个奖”。“三个免”即免地膜费、免机耕费、免蔗种贷款利息。“三个奖”即原料蔗进厂吨位数奖、原料蔗进厂超基数奖、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奖。

    凡是在公路两旁新种甘蔗的农户,除了糖厂给予各种补助外,县政府还每亩补助50元;凡新种植甘蔗的农户,所使用的地膜费全免等等。此外,对今年新种甘蔗的农户,实行机耕费补贴、免蔗种贷款利息、给予赊销化肥、给予原料蔗进厂吨数和超基数奖励,留种的原料蔗享受联动价等等。

    一级抓一级,级级明确任务,去冬今春,在天等县领导干部的宣传发动以及出台各种优惠政策激励下,全县农民掀起了种蔗热潮。(

请先登录再进行评论。 已有 0 条评论
pua
温馨提醒
尊敬的用户,为了获得更好的用户体验,建议您使用高版本浏览器来对网站进行查看。
一键下载放心安装
×